又是一年端午至,關于端午的由來和傳說大家耳熟能詳,關于端午節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。
記得兒時姥姥每年都會在端午前包粽子,我常常搬著小凳子坐旁邊,姥姥拿著一張粽葉,用手一卷成空心的圓錐形,在里面插上一根筷子,抓些糯米和幾顆棗放里面,封口捆繩,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。看似簡單,我卻沒天分,直到現在還是學不會。每年到端午節,就會想起兒時的這一幕......
在我們家鄉,端午節還會給小孩子佩香囊,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。香囊內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,外包以絲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,作各種不同形狀,結成一串,形形色色,小巧可愛。
小時候,媽媽常常在端午節這一天給我用家里的彩色線做幾條五彩繽紛的“手鏈”,不明白寓意,就是覺著好看,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隨意搭配,在我的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都佩戴。長大了才明白,應劭《風俗通》記載:“五月五日,以五彩絲系臂,名長命縷,一名續命縷,一名辟兵繒,一名五色縷,一名朱索,辟兵及鬼,命人不病瘟”。中國古代崇敬五色,以五色為吉祥色。據說,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;扔到河里,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、疾病沖走,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。
五月五,是端陽;
插艾葉,掛香囊;
五彩線,手腕綁;
吃粽子,沾白糖;
龍舟下水喜洋洋。
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機關服務中心 陳芳